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新能源车在我国国内的快速发展,这也将充分带动固态电池的应用空间。据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固态电池将液态电解质替换为固态电解质,同时取消了隔膜;由于锂枝晶在固态电解质中生长缓慢且难刺透,可燃性差,所以固态电池的热稳定性更强,可以采用更高性能的正负极材料,使得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
按照理想状态,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能源车能在同等体积电池包的情况下,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安全的运作环境,更长的电池寿命,同时也能提升新能源二手车的保值率。
现阶段的固态电池严格意义上属于半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仅仅涂抹在电极或隔膜的表面,但电池依然依赖于液态电解质来进行锂离子交换。固态锂电池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先做到“固液混合”电池,再向全固态电池发展。
“全固态电池要实现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仍需十年左右。”据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预测,2025年是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过渡的关键期,而2030年应该是转向全固态电池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在2030年前,液态电池及半固态电池等现有的锂电技术仍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有研究机构认为,量产固态电池的成本仅为目前锂离子电池的40%。电池是电动车最大的成本所在,由于目前相关行业人士及业内专家认为传统三元锂电池的性能及开发潜力已经进入高度瓶颈期,因此固态电池受到的行业关注度近年来不断走高,逐渐成为下一代车用动力电池的重点研究方向,各大巨头企业更是纷纷争相进行布局。
自2010年开始,全球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固态电池的发展,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将其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加大政府和民间的投入,并且组建跨行业的产业联盟,意在新一代电池上抢占先机。我国目前固态动力电池研究并不落后,在世界科学期刊发表文章数已居世界第一。
业界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至少需要5-10年才有望实现规模量产,其间尤其需要解决固态电解质材料的锂离子电导率偏低、锂枝晶折断导致“死锂”情况、固-固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
不过,通过小批量试应用到特定场景使用,再逐步进行大批量渗透、规模化发展,固态电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也会随之配套建立起来。
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道路未来将逐渐铺开。据SNEResearchd的测算,2025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3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00亿元。国海证券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或将突破250GWh,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00亿元以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题材发现】路虽远行,行则将至——固态电池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