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稀土永磁作为核心材料刚性需求爆发
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传感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依赖高性能钕铁硼(NdFeB)永磁材料,单台机器人需稀土永磁用量约2-4kg(较传统工业电机提升5-10倍)。
随着特斯拉Optimus、国内厂商智元机器人、优必选、宇树等产品量产,稀土永磁需求未来或将迎爆发式增长,机构预计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钕铁硼需求超2万吨,占行业总需求比重或达25%。
稀土永磁:人形机器人核心材料的不可替代性
性能优势
钕铁硼磁能积(BH)max达50-60 MGOe,远超铁氧体(10-20 MGOe),可缩小电机体积50%以上,提升机器人关节响应速度与精度。
耐高温特性(工作温度>200℃)满足人形机器人高负载工况需求。
技术壁垒
稀土配分优化(PrNd含量≥80%)、晶界渗透技术突破(成本降低20%)为头部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梳理:上游资源卡位,中游高端化加速
上游通过开采轻稀土和中重稀土进行冶炼;中游为稀土永磁材料,包括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钐钴永磁材料;下游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变频空调、智能制造、磁选机、电声应用等领域。
目前,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汽车工业,占比高达49%,其他应用领域如节能电器、工业应用、风力发电、消费电子等占比分别为18%、11%、10%和9%。
未来随着节能高效领域的持续增长和人形机器人需求的蓄势待发,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前景广阔,高端市场有望被打开。
需求测算:人形机器人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中期(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或超100万台,叠加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需求,总需求量突破2万吨,CAGR超60%。
长期(2050年):若人形机器人渗透率达人口1%,需求量或达千万吨级,重塑全球稀土格局。
政策与事件催化
国内政策加码
工信部《电机能效提升计划》要求2025年高效电机占比超70%,钕铁硼电机替代加速。
稀土管理条例落地,打击非法开采,支撑稀土价格高位。
国际供应链扰动
海外车企/机器人厂商寻求本土化供应链,但海外稀土永磁产能(如美国MP Materials)扩产缓慢,中国主导地位难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人形机器人核心赛道:稀土永磁产业链深度解析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