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本质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聚合分布式能源的软件平台系统,通过统一调度参与电力市场。新能源装机比例及用户侧间歇性负荷的进一步增长,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传统“源随荷动”的运行模式亟须向“源荷互动”
虚拟电厂可以把各类分散能源、可控负荷、储能聚合起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形成一个虚拟的电厂来做统一的管理和调度。虚拟电厂是需求侧响应的延伸版,兼顾削峰和填谷,部分具有储能特征。
我国电网用电峰值负荷连创新高,电力供需“平时充裕、尖峰紧张”矛盾日益凸显,虚拟电厂或为经济性最优解决方案。根据国家电网测算,通过火电厂实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要投资4000亿;而通过虚拟电厂,在建设、运营、激励等环节投资仅需500-600亿元。
目前我国虚拟电厂处于邀约型向市场化过渡的阶段,国家电投深圳能源虚拟电厂已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盈利。我国虚拟电厂还处于发展初期,主要由政策引导来参与市场。目前江苏、浙江、上海、冀北等地区已开展虚拟电厂实践,主要响应资源包括储能设施、充电桩、居民、楼宇等。
虚拟电厂作为资本、资源和技术高度密集型行业,具有一定进入壁垒,但由于行业发展潜力大,吸引了众多领域企业入局,包括电网领域信息化板块企业、智慧能源/IT领域方案提供商、新能源/新型储能等领域企业。
在虚拟电厂发展初期,用户侧与发电侧资源参与意愿均不强,且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因此虚拟电厂参与者的核心在于“做大”,核心竞争要素在于客户资源的开发;而随着市场的成熟,虚拟电厂开始与电力市场实现对接,运营商的竞争力将逐步由客户资源开发向运营实力切换。
成熟的电力市场是虚拟电厂商业化的基础。德国和美国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已比较成熟,虚拟电厂已完全实现商业化。其中,德国由于分布式电源装机占比较高(2020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74%),因此虚拟电厂资源以发电侧为主;而美国由于高电价导致户用光伏装机占比较高,虚拟电厂资源以负荷侧为主。欧美虚拟电厂收入模式为:参与电力现货/辅助服务市场,提供需求侧响应或容量服务赚取削峰填谷收入,或通过优化管辖内用户用电计划,获取溢价分成。
随政策助力,我国虚拟电厂市场有望跑步进入成熟期,多领域企业纷纷布局,客户资源开发能力、运营实力或将构筑虚拟电厂行业壁垒。
据中电联预计,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9.5万亿千瓦时,而最大负荷将达到16.3亿千瓦,假设可调节能力为5%、投资成本为1000元/千瓦,预计到2025年虚拟电厂投资规模有望达815亿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题材发现】数字化助力电力系统脱胎换骨——虚拟电厂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