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主线聚焦 AI 与机器人的原因剖析
(一)AI 领域的强劲驱动因素
阿里巴巴于 2 月 20 日发布的 2025 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展现出其在 AI 赛道的卓越表现与深远布局。
该季度,阿里巴巴营收达 2801.5 亿元,同比增长 8%;经营利润为 412.05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83%;净利润更是高达 464.34 亿元,同比激增 333% 。面向未来发展,阿里巴巴明确将专注于三大核心业务类型,即国内外电商业务、AI + 云计算的科技业务以及互联网平台产品。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未来三年,阿里将紧紧围绕 AI 这一战略核心,在 AI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模型平台及 AI 原生应用开发、现有业务的 AI 转型等三个关键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不仅如此,微软此前也大力宣传要加大在 AI 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美国同样计划开展如星际之门等 AI 建设项目。
这些行业巨头与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与投入计划,充分彰显了 AI 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重要性与发展潜力,为 AI 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吸引了大量资本、人才与技术资源向该领域汇聚,进而推动 AI 成为市场的核心主线之一。
(二)机器人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
作为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宇树科技的王兴兴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AI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量级。
这一展望并非空穴来风,2025 年春晚人形机器人的惊艳亮相,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机器人行业的认知度与期待值。
与此同时,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入场,大量资金随之聚焦于机器人行业领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此外,机器人在材料方面也取得了创新性突破,新型材料的应用使得机器人在性能、稳定性与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进程,促使其成为市场不可忽视的主线板块。
二、持续聚焦 AI 和机器人两大主线的投资策略分析
(一)中原证券观点
中原证券分析指出,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 14.23 倍、38.6 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平均水平,从估值角度来看,适合进行中长期投资布局。
当前市场应重点关注新 “国九条” 细则的落地实施情况,以及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的优化进展,同时关注消费与科技领域所获得的结构性政策支持。
ETF 已逐渐成为市场主力增量资金,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市场转移的趋势愈发明显,预计 2025 年 A 股资金净流入规模或可达 1.2 万亿元。
近期,外资机构对 A 股市场的关注度显著回升,政策优化与估值低位依然是吸引外资的核心要素。
预计监管层将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资本市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国内宏观调控以及促增长政策的持续落地推进,未来市场有望呈现出科技领涨、政策驱动的显著特征。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应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兼顾投资组合的防御性与成长性。市场主线仍将围绕科技创新与政策红利展开,同时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盘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
重点关注消费电子、医疗服务、AI 眼镜以及航天航空等行业的投资机会。这些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受益于科技创新、消费升级以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影响,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与增长潜力。
(二)万联证券观点
万联证券依据 2024 年年报业绩预告披露情况进行分析,截至 2 月 15 日,发布预喜业绩预告的企业占比仅为 33.72%,整体预喜率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当前市场业绩修复仍需进一步发力。
从业绩预告数据来看,2024 年全 A 上市公司扣非净利润或仍处于磨底阶段,不同行业之间的盈利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
其中,上游行业中的有色金属、基础化工行业预喜率相对较高,且扣非净利润同比呈现回升态势。下游大消费产业链以及交通运输、非银金融等板块在业绩预告中的表现较为优异。在 TMT 领域,电子及通信行业业绩回升幅度较大,行业维持着较高的景气度。
基于上述分析,万联证券建议投资者关注以下投资方向:
上游优势企业:关注上游行业中成本优势突出、产量逐步回升且在产业链中话语权不断加强的龙头企业。这类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有望在市场复苏过程中率先受益,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大消费产业链:大消费产业链中的食品饮料、社会服务、农林牧渔等行业,随着成本压力的逐渐缓释,展现出较强的盈利韧性。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这些行业具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与增长潜力,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TMT 领域:在 TMT 领域的电子、通信板块中,重点关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需求持续改善的公司。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应用场景的拓展,这些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力,有望在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三)中信证券观点
中信证券研究显示,截至 2 月 17 日,2024 年业绩预告表明 A 股盈利仍处于底部阶段。2024 年年报预喜公司占比仅为 33%,低于去年同期的 42%,预告企业 20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约为 – 8%,以沪深 300 为代表的大盘蓝筹指数业绩相对稳健。
深入分析可知,2024 年盈利表现较差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地产链以及供给格局不佳的上中游环节,其亏损的共性原因涵盖需求不足、竞争格局恶化、产品价格下滑等多方面因素。
不过,在盈利结构中也存在一些亮点线索可供追踪:
出海链:出海链依然是当前市场最大的增长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众多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等手段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互联网细分行业:部分互联网等细分行业在 2025 年的一致预测盈利上调较为明显。这些行业受益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业绩改善企业:部分企业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如削减成本、优化库存管理)、受益于市场环境的恢复(行业增长、消费需求回暖)、实施战略调整(开拓新的盈利方向、进行产品创新)等方式,实现了 2024 年报的扭亏为盈,相关行业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这些企业的成功转型与业绩改善,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机构策略曝光!AI+机器人双主线成投资焦点,结构性机会来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